戳心了,地下车库划分了楼盘的阶层!
郴房网 2023-03-31 17:27:32 5204次浏览
很多购房人反映,在购房时,不知道如何去评判这个楼盘的品质和居住体验感。
向我们咨询有没有一些更直观的评判标准,而不是用一些让人云里雾里的房地产行业专业性技术指标。
对于这些购房人的诉求,小编完全理解,毕竟咱们购房人不是房地产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面对诸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车位配比率、梯户比、窗墙比、得房率等技术指标,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别说运用这些技术指标横向对比不同的楼盘,从而找出最优秀的那个,仅仅把这些技术指标全部理解到位,估计就让绝大多数购房人抓耳挠腮。
那么,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可以从侧面大致的看出一个楼盘的品质和居住体验,那就是这个楼盘的车库。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有些家庭还不止一辆车,如果业主工作劳累了一整天后,回家还得花上十几,甚至几十分钟,在小区内兜兜转转找车位,那即便开发商把整个楼盘的质量,打造成了用炸弹都炸不开的“碉堡”,但对于提升居住体验感也是无济于事的。
时不时我还听说,有些楼盘业主为了抢车位,邻里之间更是上演了一场场“拳武行”,硬生生把“近邻”变成了“近敌”。
何苦呢?就为了每天给爱车找个地方趴窝,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关系闹得这么僵,又如何让自己住在这个小区里六脉顺畅呢?
所以,大家记住了,对于人车不分流、园区内部道路两侧画满了车位框的楼盘,那就是一个“战场”,建议那些对生活依然存在美好追求的朋友,尽可能远离这些楼盘。
这么一说,那些人车分流设计的楼盘,就一定有好的居住体验吗?
也不见得全是,因为总有老黄瓜,喜欢给自己涂绿漆——在那里装嫩,楼盘明明是半人车分流设计,硬是往全人车分流上去蹭。
区分楼盘全人车分流和半人车分流设计的关键,就是地面停车位设置的数量。
在房地产行业内,存在一个公认的楼盘规划原则:越是高端的楼盘,地面上规划的车位数量越是少。
不少房企在楼盘规划时都明确规定,只有顶级产品线,才能尽可能把车位规划在地下。
因为地下车位的建造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像地面车位,画几条线、铺几块砖就是一个车位,只有高端楼盘的车位定价,才能覆盖地下车库的建造成本。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地面上没设置停车位、货真价实的全人车分流设计的楼盘,大概率就属于功能配置级别较高、住着比较舒服的高品质楼盘。
千万要重视楼盘地下汽车库的情况,因为行业内有一句名言:一个楼盘的良心,都藏在地下。
那么,地下车库要注意看哪些因素呢?
首先,地下汽车库的层高越高,说明楼盘规划的品质就越高。
通常情况下,由于地下室的建造成本高昂,中低端配置的楼盘,开发商会尽量把地下室的建筑层高造的比较低,只要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即可。
只有针对改善客群的楼盘,考虑到业主车辆的多样性,比如车身较高的房车和商务车,开发商才会把地下室的层高拉升。
一般来说,地下汽车库去掉顶部的吊梁和管线之后,净高不能低于2.2米,当然,净高越高,越能说明这个楼盘在品质规划上的优先级。
其次,车位宽度越宽,说明楼盘规划的品质就越高。
这与地下车库的层高是一个逻辑,为了与车身较宽的高端家用汽车相匹配,高档次楼盘会把车位宽度设置的略微宽一些。
目前市面上主流车位的标准是:宽2.4米-2.7米,长5.3米-5.7米。当然了,车位面积越大,说明楼盘规划的档次就越高。
第三,行车道、入户区应吊顶,或车库全吊顶。
地库之所以给人感觉压抑,除了层高和光线外,也跟内部管线复杂有关。
对车库进行吊顶,不仅美化顶部,还隐藏各种管道,减轻压迫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不少品质楼盘会做行车道铝方通吊顶,甚至有些豪宅楼盘打造了“星空顶”。
第四,地下车库的地面用地坪漆处理一遍,是最起码的要求。
极个别楼盘会用石材铺设地下车库的地面,但仅限于绝对高端的极少数楼盘。大部分楼盘的地下汽车库都会用地坪漆做地面的处理。
如果地下汽车库是水泥地面,那就说明这个楼盘的档次算是比较低的。
第五,一个清晰明了的地库导视系统非常重要。
很多业主常常会碰到在自家车库停车找不到家,出门找不到车的情况。
大型地库要以颜色区分停车区,每个颜色代表200-250个车位,主要以墙面和柱面颜色分区,相邻分区颜色应有明显色差。
地库导视系统主要由吊顶部位的车行导视牌与地面部位的车行划线共同构成。
更高品质的楼盘还可以配置停车导向系统,感应系统感知车行方向,结合线上手机APP指引车辆进入所属的停车位,线上线下双指引。
最后,精装入户大堂应该是标配。
有的楼盘地下大堂功能上就是个电梯厅,陌生人可以直接上电梯绕过门禁。这样不靠谱的地下大堂已经不仅仅是“糟心”了。
品质楼盘的地下车库入户大堂应与地面入户大堂做到一样的精装标准,让业主从一而终感受到归家仪式感。
为确保安全,甚至有些楼盘会在入户大堂处设置门禁卡或门卫岗。